關于打造長江經濟帶重要人才集聚高地的若干舉措(試行)
發表時間: 2022-11-27 來源:九三學社九江市委員會 閱讀次數:15247
關于打造長江經濟帶重要人才集聚高地的若干舉措(試行)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認真落實省委人才工作會議部署,以非常之舉打造天下英才重要首選地,努力把九江建成長江經濟帶重要人才集聚高地,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用五年時間引進高端人才100人,實用型人才達到50萬人,主城區人口突破150萬人,為再創九江輝煌再現九派榮光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F制定如下舉措。
1.實行“一事一議”引進頂尖人才(團隊)。對全職新引進研究方向為產業發展急需緊缺領域或“卡脖子”技術攻堅方向、技術成果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在本學科領域或產業界具有較高國際影響力和公認度的國家級杰出及以上人才(團隊),經市工信局和所在縣(市、區)政府推薦,提交市委、市政府有關會議研究給予綜合支持。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相關職能部門,各縣(市、區)政府
2.支持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對企業全職新引進的能帶來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革新,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的地市級領軍及以上人才,經工信部門推薦,提交同級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審定,三年內每年給予不低于20萬元的項目資金支持。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各縣(市、區)政府
3.發放人才生活補貼。對企業和社會組織全職新引進的全日制博士、碩士(或“雙一流”本科生),三年內每人每月分別給予3000元、1500元生活補貼。對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全職新引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技工院校預備技師、技師班畢業生,下同)、??粕脊ぴ盒8呒壒ぐ喈厴I生,下同),三年內每人每月分別給予1000元、500元生活補貼。對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全職新引進或新取得正高職稱(特級技師)、副高職稱(高級技師)、中級職稱(技師)人才,三年內每人每月分別給予1000元、500元、300元生活補貼。
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各縣(市、區)政府
4.支持人才落戶九江。對首次將戶口遷移至九江(含集體戶口,不包括在校生)的45周歲以下、中專(技工院校畢業生,下同)及以上學歷或中級工及以上技能人才,憑當年在九江繳納社保滿6個月和落戶憑證,三年內每人每年給予2000元落戶補貼。
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公安局,各縣(市、區)政府
5.提供人才公寓服務。按照只租不售、輪候配租、周轉使用的原則,對全職新引進的全日制碩士或副高職稱及以上人才和企業全職新引進的全日制“雙一流”本科生,三年內租金減半。對企業全職新引進的地市級領軍及以上人才,三年內免費入住。
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國資委
6.發放人才安家費。對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全職新引進的在九江工作一年及以上的國際級頂尖人才、國家級杰出人才、省部級領軍人才、省部級杰出人才、地市級領軍人才、地市級杰出人才、地市級儲備人才、??粕椭袑I?,在九江購買首套住房的,分別給予100萬元、80萬元、30萬元、20萬元、5萬元、4萬元、3萬元、2萬元和1萬元安家費。
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各縣(市、區)政府
7.實施人才安居計劃。地市級領軍及以上人才住房公積金貸款不受繳存時間和賬戶余額倍數限制,貸款額度上浮20%。對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全職新引進的在九江無住房且未享受公租房、人才公寓和安家費的博士、碩士(或“雙一流”本科生)、本科生、??粕?,三年內每人每月分別給予1000元、800元、600元、400元租房補貼。
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各縣(市、區)政府
8.發放個人所得稅和首輛家用轎車購車補貼。對企業和社會組織新引進的省部級杰出及以上人才,三年內每年按其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發放補貼;對全職新引進的省部級杰出及以上人才,在九江新購首輛家用轎車給予最高5萬元購車補貼(限補購置稅)。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公安局
9.妥善安排高層次人才配偶工作。對在九江工作的省部級杰出及以上人才和全職引進的全日制博士,配偶屬機關事業單位的,按屬地原則可申請同級“對口”安置;配偶無工作且無固定收入的,三年內每人每月按當年江西省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發放生活補貼。
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市人社局,各縣(市、區)政府
10.實行人才子女教育保障計劃。滿足省部級杰出及以上人才子女就讀公辦幼兒園、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公辦高中需求,優化在九江工作的博士子女就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保障舉措。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各縣(市、區)政府
11.升級市級重大人才工程。每年選拔一批優秀人才(團隊),入選的人才(團隊)可獲得15—60萬元為期三年的培育資金。
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相關職能部門
12.建立人才成長激勵機制。對新入選省級及以上重大人才工程、新獲得契合人才主題的省級及以上重大獎項(省部級及以上黨委、政府或其組織、人社部門與主管部門聯合認定)的人才,按上級支持資金40%給予配套(國家級低于5萬元補齊5萬元、省級低于2萬元補齊2萬元)。
責任單位:相關職能部門
13.鼓勵高??蒲腥藛T服務科技型企業。本地公辦高校具有博士學位或教授職稱的科研人員在履行好崗位職責、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經所在高校同意可在九江科技型企業從事與本人研究方向一致的兼職,三年內每人每月給予3000元生活補貼。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本地公辦高校
14.創新人才金融服務新模式。推出“人才貸”“人才險”“人才?!苯鹑诜?,為地市級儲備及以上人才提供融資、擔保、就業、住房、創業等方面的金融服務。
責任單位:市金融辦、市財政局、人行九江中心支行、九江銀保監分局,各縣(市、區)政府
15.完善九江市人才綠卡制度。在九江工作的省部級杰出及以上人才、企業和社會組織中地市級領軍人才、市級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可申領九江市人才綠卡,憑卡可享受每年一次免費健康體檢、不限次數參觀全市公辦A級及以上景點(免門票)和交通出行候車VIP服務。
16.提高本地院校畢業生留潯率。鼓勵本地院校為九江企業輸送應屆畢業生,留潯率達20%按每人600元、達30%按每人700元、達40%及以上按每人800元給予學校獎勵。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
17.設立企業引才“伯樂獎”。對招才引智成效較好且上年度為九江非公企業服務人數達500人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給予2萬元獎勵;對貢獻突出且上年度為九江非公企業服務人數達1000人的,給予5萬元獎勵。
責任單位:市人社局
18.推進“才匯九江+”跨江人才合作。大力引進跨江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拓寬人力資源線上引才交流渠道,優化中初級專業技術資格確認流程,設立社會保險沿江跨省通辦服務專窗,大力開展“才匯九江+”系列引才活動,推動跨江人才交流合作。
責任單位:市人社局、相關職能部門,各縣(市、區)政府
19.發揮人才平臺示范引領作用。對新獲批的省級及以上重要人才平臺,按上級支持資金40%給予配套(國家級低于20萬元補齊20萬元、省級低于10萬元補齊10萬元)。同一申報主體3年內獲同一獎項的,按照就高原則“補差”。
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科協等
20.打造“一站式”人才綜合服務平臺。在市縣政務服務大廳建設線上線下人才服務專區,為人才提供“一站式”線上線下服務。
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相關職能部門,各縣(市、區)政府
本通知自印發之日起施行,由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解釋。此前相關政策有不一致的,以本通知為準。各縣(市、區)結合本地實際,自行參照制定相關人才政策。